《龍馬がゆく》與《龍馬傳》若干史實的異同之一
作者:洪維揚
基於對坂本龍馬這位充滿魅力的歷史人物以及司馬遼太郎先生的《龍馬がゆく》這部作品的喜愛,趁著遠流再一度出版這部鉅作以及從去年開始在國內掀起的「龍馬熱」,我雖能力有限,但不惴淺陋,願將自己對龍馬粗淺的認識分享出來。
前言
去年NHK大河連續劇『龍馬傳』雖然收視不盡如人意,卻是大河劇首度在該年度連續劇尚未播完便已在日本以外的國家播出﹙緯來日本台特地於去年十一月十五日於龍馬的生日兼忌日首播﹚。因為對龍馬的著迷,播放期間我幾乎沒有錯過,在全劇播完後意猶未竟地購買原著小說,甚至也買了『龍馬傳』裡提到的坂崎紫瀾的《汗血千里の駒》﹙即『龍馬傳』每季開頭採訪岩崎彌太郎的那位『土陽新聞』記者﹚。
另一方面,遠流出版社從上個月﹙二○一一年十一月﹚起出版司馬遼太郎的成名作《龍馬がゆく》,這是台灣的出版界第三度出版這部遼太郎的作品中被稱為『近代史三部曲』的首部曲﹙一九九七年首度由久大萬象圖書出版,我手上有的正是這個版本;之後改由城陽印刷出版﹚。附帶一提,對岸簡體版也在十月由南海出版社出版第一部﹙國內三度出版《龍馬がゆく》,皆以文庫版為依據,因此會有八冊;對岸應該是以單行本為依據,只有五冊,這個版本我目前還未入手,只能猜測﹚,十四年內,遼太郎的《龍馬がゆく》光是在兩岸前後至少有四個版本,可以證明即便在華人世界裡,坂本龍馬依舊是個充滿魅力的歷史人物,而司馬遼太郎是詮釋龍馬最為成功的作家!
在日本也是如此,《龍馬がゆく》於一九六二~六六年於『產經新聞』晚報連載,連載期間廣受好評,就我所知至少有五次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分別是:一九六五年的MBS、一九六九年NHK的大河連續劇、一九八二年東京電視台、一九九七年TBS、二○○四年東京電視台等共五次﹙後兩次在台灣的JET電視台有播出過﹚,即使是遼太郎的其他歷史小說也幾乎沒有如此的厚待。
再舉另一個事實來說明《龍馬がゆく》有多受歡迎。『讀賣新聞』於二○一○年統計司馬最暢銷的二十部作品,我們熟知的《坂の上の雲》、《翔ぶが如く》、《国盗り物語》、《項羽と劉邦》、《関ヶ原》都在其中,《龍馬がゆく》名列首位,銷售量多達兩千四百萬部﹙遼太郎全部作品銷售量據估計超過一億冊,我的媽!﹚!對不少作家而言,終其一生所有作品也賣不到這個天文數字,遼太郎卻輕而易舉的達成。
表:司馬遼太郎作品累計銷售前二十名﹙統計時間至2009年12月止﹚
順位 |
1位 |
2位 |
3位 |
4位 |
5位 |
6位 |
7位 |
8位 |
9位 |
10位 |
作品 |
竜馬がゆく |
坂の上の雲 |
翔ぶが如く |
街道をゆく |
国盗り物語 |
項羽と劉邦 |
関ヶ原 |
菜の花の沖 |
花神 |
世に棲む日日 |
部數 |
2400万部 |
1900万部 |
1070万部 |
1051万部 |
674万部 |
669万部 |
520万部 |
475万部 |
453万部 |
445万部 |
順位 |
11位 |
12位 |
13位 |
14位 |
15位 |
16位 |
17位 |
18位 |
19位 |
20位 |
作品 |
功名が辻 |
播磨灘物語 |
この国のかたち |
峠 |
城塞 |
新史太閤記 |
義経 |
箱根の坂 |
胡蝶の夢 |
最後の将軍 |
部數 |
395万部 |
392万部 |
365万部 |
322万部 |
307万部 |
262万部 |
240万部 |
238万部 |
231万部 |
220万部 |
《龍馬がゆく》奠定遼太郎專職作家的地位,就這點而言與金庸筆下的《射鵰英雄傳》頗為類似,兩部小說或許都不是兩位作家最好的作品,但肯定都是最為有名、流傳最廣的一部,不少日本民眾是透過這部小說建立對龍馬的認識與形象。
坂崎紫瀾生平簡介
接著簡單介紹『龍馬傳』的依憑《汗血千里の駒》的作者坂崎紫瀾。
據岩波書店《汗血千里の駒》的解說所載,坂崎紫瀾本名斌,是土佐藩醫坂崎耕芸與妻子さき的次男,於一八五三年十一月出生於江戶鍛冶橋的土佐藩邸,這年龍馬取得藩的許可前來江戶投身千葉定吉門下學習北辰一刀流。
一八五五年因為安政地震之故而遷回高知,紫瀾再次踏上江戶已是改朝換代後的一八七三年,江戶也隨之改名為東京。紫瀾此次上京的目的是為參加翌年於東京由板垣退助等土佐派成立的政黨組織愛國公黨,這即是日本明治時代有名的政治請願運動——自由民權運動,紫瀾的一生﹙一八五三~一九一三﹚都與這個運動息息相關,包括《汗血千里の駒》也是出於政治目的而創作的作品。
一八八○年紫瀾成為第二次復刊的『高知新聞』編集長﹙猶如總編﹚,不僅以文筆,紫瀾更以頻繁的演說活動號召民眾向政府請願設立議會。自一八七四年自由民權運動開展以來,土佐﹙高知﹚便是該運動的重鎮之地,土佐人很喜歡把『自由は土佐の山間より』﹙自由是出自土佐的山間﹚這句話掛在嘴上,但也因而招來明治政府的警戒,先後頒布『新聞紙條例』和『集會條例』來控制言論,高知縣發行量最大的『高知新聞』受到停止發刊的處分也就不令人意外了。也因為『高知新聞』的停刊,紫瀾等土佐派民權人士於一八八一年十二月十四日改發行大眾取向的小新聞『土陽新聞』以隱藏其爭取自由民權的企圖,於是在副刊刊登「新聞連載小說」,《汗血千里の駒》正是在這種隱藏意圖下產生的小說,與其說它是以坂本龍馬為主人公的歷史小說,不如說是以自由民權為目的的政治小說。
在一八八五年廿六歲的東京專門學校﹙一九○二年改名為早稻田大學﹚講師坪內逍遙發表文藝評論專書《小說神髓》之前,明治文壇尚處於啟蒙階段,這時期的主流文學為延續江戶時代勸善懲惡的戲作文學、改寫西洋文學名著的翻譯文學以及假託男女情愛闡揚政治理念的政治小說,由於有『新聞紙條例』、『集會條例』以及『出版條例』、『讒謗律』等箝制言論的「惡法」,因此自由民權人士﹙不管是板垣退助的自由黨系或是大隈重信的改進黨系﹚都不能直接在新聞紙﹙報紙﹚大剌剌闡述政治理念或是批評政府的言論,違者不僅作者要繳納罰金或下獄,連刊登的編輯、報社的社長甚至連印刷的工人都會受到連坐;也不能在公開場合進行反政府的演說,演講稿都必須事先送審,演講時台下會站滿一票的「波麗士大人」,只要演講者有「脫稿」的言論,「波麗士大人」有權中止演說,另外嚴禁學生、軍人、政府官員到場聽講,違者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懲處。
坂崎紫瀾本人也因一八八一年十二月隨同自由黨總理板垣退助到處演說而被處禁止一年在高知縣境內進行與政治有關演講的處分。於是紫瀾變身為相聲街頭藝人,取藝名為馬鹿林鈍翁,於高知境內的「座」演出。一八八二年一月廿一日,紫瀾的演說內容被裁定犯下「不敬罪」﹙明治時代的刑法一百一十七條規定,對天皇三后皇太子的不敬刑為可處三個月以上的禁錮,並科廿元以上二百元以下之罰金﹚以及違反『集會條例』而遭逮捕。二月七日判決出爐,坂崎紫瀾的違反『集會條例』一事雖判無罪,「不敬罪」的部分使坂崎紫瀾被處三個月的禁錮、廿元﹙這是當時小學老師將近三個月的薪俸﹚的罰款以及六個月「波麗士大人」的監視。紫瀾不認輸繼續上訴,直到翌年三月十六日紫瀾放棄上訴,案情因而拍板定案。
『龍馬傳』第一、二季片頭的設定均是坂崎紫瀾於一八八二年到東京採訪岩崎彌太郎,從上述的事實來看,這年的坂崎紫瀾應該在為這件官司費盡心力,真能抽空離開高知,到東京對同鄉傑出的大企業家做個為其不短的採訪嗎?
政府種種的刑罰並未讓民權人士畏縮,但是他們也知道如果要繼續向民眾宣傳政治理念,必須要改變方式,於是產生了「政治小說」。為避免被查禁,「政治小說」常會以男女之情做為故事的主軸,在男女主角的對話中宣傳其政治理念,像東海散士的《佳人の奇遇》、矢野文雄的《経国美談》等都是;《汗血千里の駒》稍有不同,由於自由民權運動是以高知縣為主的政治請願運動,在此之前以高知﹙或土佐﹚為主的同性質運動只有幕末由武市半平太領導的土佐勤王黨,因此坂崎紫瀾先後發表了《南の海血しほの曙》、《汗血千里の駒》、《南山皇旗の魁》等圍繞土佐勤王黨的政治小說,表面上以坂本龍馬為主人公,內容除龍馬的生涯外,土佐勤王黨也佔了不少的篇幅,或許這才是紫瀾的主要目的吧!
《汗血千里の駒》全書共計六十四回,不過廿二、六十三、六十四這三回分成上下兩回,所以實際上應該有六十七回,從一八八三年一月廿四日開始於『土陽新聞』連載,到九月廿七日連載完畢,然而紫瀾從三月三十一日到六月廿九日服刑,連載也在三月三十日到七月十日期間形同休刊。
以上是紫瀾廿八到三十歲期間發生的事情,或許是年少的氣盛以及身為土佐人的驕傲驅使他投入自由民權運動。然而盛極一時的自由民權運動最終仍不敵政府,在其拉攏、分化的政策下形同瓦解。之後的紫瀾不再從事政治活動,也不再有政治小說甚至其他文學的著述,或許可以解讀為對政治徹底死心。
晚年的坂崎紫瀾收集幕末土佐志士的遺稿和文件,收羅的土佐志士多達八十餘人,於一九一二年十一月完成《維新土佐勤王史》,翌年二月十七日,紫瀾病逝。
這篇先簡單介紹《龍馬がゆく》與《龍馬傳》的梗概及其作者的背景,至於情節的異同,從下篇開始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