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文化研究關鍵重點、現狀及未來
東浩紀
〈日本動漫的現代社會文化意涵研討會〉開幕演講,
2012/10/13於交通大學
口譯:褚炫初;轉錄:程芷萱;
校訂:胡正光、馬欣
大家好,我是東浩紀,今天能有這個機會來到交通大學,我真的感到非常的高興。
那今天要談些什麼呢?首先,剛剛各位有提到我的這本書(校注:《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2012,台北:大藝出版。),的確那是我在11年前的著作,那時的我也只有30歲。在那時,所謂御宅族文化的研究,才剛剛出現一個雛型而已。因為我在研究所的時候,做了不少有關法國思想的研究,因此在進行御宅族文化研究的時候,很習慣的就運用了一些傳統上所謂的哲學,還有社會科學的理論。事實上,我在書中的書寫方式,還有我的研究方式,坦白說,在日本一般的正統大學裡並不是那麼普遍被接受的。但是在大學之外,它卻受到了一些注目,而我在出了這本書之後才有其他相關的研究出現。
尤其是到了2000年代後半,那些當初讀過我的書、比我年輕五到十歲的論述家們已經慢慢地出現了,這一批學者被稱為「零的年代」。至於我們所謂零年代的思想,它的主要特徵是什麼呢?基本上這群人他們同時具有社會科學背景,但又發表所謂的文化評論,並且主要是針對internet(網路)上的現象提出見解,以動漫等次文化為中心做社會文化的分析研究。
過去所謂的文化研究,譬如說在日本90年代的時候,一說到文化研究,大部分都認為是文學,而且是純文學,因此討論的都是以各個文學大師的作品為主。但是我們現在說到文化研究的時候,其實內容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
在台灣,也許大家知道有一些在我之後的年輕學者(校注:濱野智史《架構的生態系:資訊環境如何被設計至今》,2011,台北:大藝出版 ; 福嶋亮太《當神話開始思考:網路社會的文化論》,2012,台北:大藝出版)在做御宅族的文化評論。他們或許並非是在學院中曾直接受教於我的弟子、不是我親自敎授過的學生,而是在某種層次上、思想上沿襲了我的緣故,因此其實也算是我的弟子,也在跟我做同一個領域的研究。
在這裡我覺得很重要,並且要強調的一點是:剛剛我提到的這些現象,這些優秀的論述家、這些發表的作品,都是在「大學以外」發生的,如同濱野、福嶋他們就是很好的例子。這也就是說,雖然近年來日本很多大學裡面,可能都已經有一些動漫、遊戲的研究,有類似這樣的課程或科系,但一般人並不認為大學裡的科系所做出來的成績或研究成果夠優秀,反倒是在大學學術機構以外出現了許多非常優秀的研究。
所以我要再度強調,為什麼日本學術界在大學以外的地方能有這樣一個新的學術潮流出現,一個很主要的影響因素是跟Social Media(社群網站)有關。有很多Social Media的產生,它們可能透過出版或者其他各種方式去做不一樣的訊息傳遞,甚至包括我自己也擁有一間小型的出版社。因此我們可以說,所謂零年代的思想,它是透過像這樣的Social Media,進而開始在社會上產生了改變。
因此,等我們進入了2010年代中期,我們所謂「零年代」的思想在日本整個興盛了起來,並且愈來愈強大,而且也有很多人對此抱持著正面的評價,認為在大學這樣的學術機構以外,能有一個新的學術潮流產生是很好的,但是後來出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出現的契機在311東日本大地震的時候。
因此,我們說到,在11年前一開始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有那麼多人在看漫畫、動畫,但學術上卻沒有任何有關於這方面的研究。所以在那個時候,我進行了這個研究,認為應該喚起世人對此的注意、讓大家對於這樣的一種文化去進行研究。到現在已經過了十年,在這期間其實也出了非常多學者、評論家,他們開始進行對這個領域的研究,也因此漸漸扭轉了世人對御宅文化的看法。然而目前日本的御宅族系研究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在於:「我們到底為什麼要進行這個領域的研究呢?」
如果沒有目的的話,這個學問是沒有意義的。這是為什麼?例如說我,在國高中的時候喜歡動漫,後來我上了大學、甚至走上學術之路,我就去研究我原本很喜歡的動漫,那麼我這樣做其實只不過是為了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很可惜的是,在我之後這群零年代思想的新論述者,他們大部分都有這樣子的傾向。因此,如果你的學術沒有目的,只是為了自己的喜好,這樣是比較難以成立的。我自己本身是一直跟學術的權威進行戰鬥的,因為在我那個時代一開始並沒有所謂御宅族的研究,但是在我之後,研究御宅族已經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有很多人都這麼做。而且有很多Social Media,所以你只要在internet上發表一些論述,就會擁有自己的一些粉絲,這變成很輕鬆並且容易的事情。因而大家漸漸忘了究竟是為何要來研究動漫,這是目前日本在這塊領域的現狀。
現在回到「為什麼我們要做動漫文化評論?」
其實我們過去在做文化評論的時候,對象是一般古典文學或者純文學。而事實上我們也必須去思考:「為什麼要對這些文學作品做評論?」不過大家以前對於這些古典或傳統文學好像並沒有這樣的疑問,反正大學一進去就有(文化評論),若我要走上學術之路,照做就對了!可是,因為動漫研究是新近的題目,因此現在做動漫研究的時候,大家就會問:「我們為什麼要對動漫進行文化的研究?」
所謂的文化評論是對於世間一些既有的社會現象、甚至是政治的一些現象,有一些一般的看法。所以我們大學應該做的是:「當我們在進行評論的時候,是不是能從學術的角度提出一些不一樣的觀點?而這些不一樣的觀點是否能帶給我們社會、政治一些不一樣的看法?」同樣的,回到御宅族文化的研究時,事實上我們也是需要這麼做的,只是目前大家變成:「因為我喜歡動漫,所以我就來做研究」。至於去問「對社會或政治,是不是能夠提出一些不一樣、嶄新的看法?」──這樣的情況是比較少的。而且自從311之後,日本的經濟陷入更大的困難,整個社會或政策上希望藉由動漫的力量來幫助我們的國家社會賺一點錢。可是當我們把動漫推向更商業化的時候,我們對於學術上的研究應該提出什麼樣的觀點,並且對我們的社會和政治能有所影響?這時學術和商業的界線就愈來愈模糊且曖昧了。
所以接下來我們講講為什麼311帶給整個日本社會這麼大的一個衝突?像我活到40歲,一直都在東京生活,包括在311之後。前一陣子在日本首相官邸前有一個很大規模的反核集會運動。坦白說,我活了41年以來,從沒看過像這麼大型的政治集會運動。當然40歲以上,也許50~60歲的人有經歷過更早期(70年代)的一些學潮(全共鬥),那就另當別論。可是像我們這個世代,我們已經不關心政治很久了。在二次大戰戰敗之後,可以說我們不但沒有政治,而且對於政治非常冷感──這個現象起碼有20~30年以上。社會上一般人對於政治完全沒有興趣,政治家的地位也不高,我們是處在於一個沒有政治的情況。在這樣一個沒有政治的社會狀況下,我們在做大眾文化(研究)、在做評論的時候,會出現的問題就是:「在一個沒有政治現象的背景裡,文化評論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實在很難從你的研究去定義它。
所以我們說,日本的大眾文化裡沒有政治的成分,其實有優點也有缺點。剛剛有老師提到我的書在台灣被翻譯的很少,現在我要在此講一下,這是一本我有參與的書──《日本式想像力的未來》,是NHK出版社出版的。這是因為我在某大學當講師時舉辦了一個論壇,後來就把在那個論壇裡的一些結論整理出來的內容,其中有一位叫做宮台真司的社會學學者。這位宮台真司先生,很可惜他的著作在台灣應該也還沒有翻譯,但在某一段時間(距今大概10年以前),他的論述是非常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也影響了非常多的年輕人。
宮台真司先生針對日本90年代曾經盛行一時,所謂的援助交際、援交少女的現象進行了非常多的論述。現在因為已被法律明文禁止為犯罪行為了,所以所謂的援交在日本幾乎已經是銷聲匿跡。但在90年代中期以前,援助交際這樣的行為並沒有受到法規上很明確的規範。那時,因為我的學校剛好位於澀谷附近,我經常在那兒出沒,總是會看到為數眾多的高中女生正進行著賣春的行為。
當我們要去了解所謂的零年代思想,進行這樣的研究時,其實像宮台真司這樣的角色可說是舉足輕重,因為很多人都受到他影響,而他也曾提出一個「無關連化」的想法。
說到無關連化,宮台真司先生提到,雖然也許各地方的國情不一,但以歐洲來說好了,多作家可能是很貧窮的。在社會上我們用收入的多寡而將人們區分成不同的階層。譬如台灣,我昨天來到台灣和出版社的編輯們聊天,提到我以前不知道台灣有所謂的本省人和外省人。因此我們對於動漫的研究還有對於動漫文化的喜好,跟每個人自己的背景似乎也有一定的關聯。
因此我們再講到,我們一般對於一個人會去研究什麼作品,大致上可從喜歡這個作品的人身上判斷出他是屬於什麼樣的職業、甚至他的收入和社經地位。譬如說,你喜歡新世紀福音戰士的話,你可能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可是在日本卻完全沒辦法以此作為判斷的依據和評論,你沒辦法得知這些酷愛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廣大粉絲群,他們來自什麼樣的地區、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或是擁有什麼樣的收入,這其實是很奇怪的一個現象。大家知道做文化研究有所謂的方法論,按照一般歐洲傳統的方法,如果你研究的是倫敦的音樂,那可能就會跟政治扯上關係、不論你選擇的主題是什麼,最後它都可能可和某種政治形態或意識形態畫上等號,但像這樣的現象在日本卻不存在。
講到無關連化,暫且先說個題外話。「動漫」這樣的一個詞彙、語彙很好,因為能把三者全都融為一體,可是在日本一定要將「動畫、漫畫、遊戲」三個詞一起說,中文只用「動漫」一個詞就可以全都涵括在內,這樣很好。
回到正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家都說日本的漫畫是無國籍的漫畫。也就是說,無論任何國家的人似乎都可以看得懂並且可以理解。與其說在動漫世界裡是無國籍之分,更可說是與現實沒有聯結的。比如說,不管你是年薪三百萬日幣、或你是年薪三億日幣的人,大家所看的漫畫、動畫也是一樣的。所以在日本,動漫就打破了階級的分野,大家可以在當中有一個交流,這是它好的地方。但是反過來說,它的缺點在於因為無關連化,所以當你要去進行社會的分析、文化的評論,就很難對它有進一步的分析、很難反映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或者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或者閱讀者又是什麼樣的人?這些部分就沒有辦法做更進一步的探討。
無關連化是日本御宅族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它可以打破階級、打破性別,也因此可以快速流行。但壞處在於它是沒有政治背景的、非政治化的,而且是逃避現實的。因此不論怎麼研究都會遇到瓶頸,像是日本動漫有很大部分是跟「性」有關的,它有很多很強烈對「性」的表示──我也相信在座很多人是因為受到這個吸引才來到這裡的。
因此我們提到,在日本動漫界裡,很多男性讀者都是羅莉控,女生可能就會看BL。可是很特別的,它和一般我們過去在做歐洲文化評論是完全不一樣的,譬如歐洲可能對於同性戀者進行評論,但是這個評論的著重點在於「同性戀者」,研究的是這個族群與社會之間的關聯性等等。因此大部分像這樣對同性戀者的論述,本身是由同性戀者他們自己書寫的,並且由他們自己進行研究,這可能已經成為一個前提了。可是我們反觀回來,在日本的動漫界裡面,比如說羅莉控吧,超多日本男性喜歡蘿莉的動漫──但是並不代表每一位男性都是羅莉控;反過來說boys love(BL)的內容,基本上漫畫家是女性,看的也是女性,但實際上這些人根本跟男同性戀者扯不上任何關係,日本的男同性戀也根本就不看BL作品,對於BL漫畫不熟悉的男同性戀者來說,說不定這樣的內容會引起誤解。也就是說,這些文本雖然呈現的是男同志的性行為,可是它的作者跟讀者卻都是女性,這些女孩子們跟一般人一樣都會結婚生子,所以這對比歐洲去進行文化評論時,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社會結構,我們甚至可以說它是更加地複雜多變的。
於是我們在做文化評論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是文化與現實之間的關聯。事實上,文化應該要反映現實,然後我們才可以從現實面去了解我們所處的文化。回到我們剛剛說同性戀者、同性戀研究的時候,因為是同性戀者本身在進行這樣的論述、進行這樣的分析與研究,而且他的確是現實存在的一部分,如此一來這樣的文化評論才得以成立。但是在日本動漫這樣的文化當中,坦白說,御宅族研究遇到了一個很大的瓶頸,因為我們的作品、文化現象和我們的現實之間,是沒有絕對的關聯的。也就是說,無論你如何對日本那些著名的動漫作品進行研究,並不代表你就能夠理解日本的文化、日本的社會,這就變成一個危機。因為,「你為什麼要從事這樣的研究跟評論呢?你不過是為了自己喜歡而做罷了!」那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我必須再三強調,在日本研究御宅文化時,後來發現文化跟現實這樣子的構造、結構,如果放入日本動漫研究,其實必須加入「虛構」這個成分,我們很多的動漫作品中有極其濃厚的虛構成分。虛構也許並不能反映現實,但是它和我們現實社會有一定的關聯性。我們在做御宅族文化研究時,一定要去挖掘出其中的虛構部分,以及它在現實中展現出來的關聯性。假若能夠找到的話,我相信一定能做出很有趣的論述,這也是我們未來在做御宅族研究的時候,一個十分重要的方向。
謝謝大家!